30秒注册登陆,可查看更多信息,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玩转论坛,白白手拉手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新成员
x
序 看了坛子里众多坛友都在发表自己的心情故事,琢磨着是不是也写点东西出来,一来可以相互鼓励,找回彼此失却的信心;二来想着皮肤上的病症并不可怕,可怕的心理失去希望,而能够给大家带来希望的只有精神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慰藉又往往来源于对事物共同的认知,有共同认知的人多了,就会形成凝聚力,凝聚力大了,便知你我身虽远,心却近…… 所以借此短篇+连载的方式,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品一品这些故事所带来的哲学道理,期望能够另大家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希望之源……
第一篇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大学》的“格物致知” 之所以选择这样两个博大精深的题目作为首篇,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白斑可能是一个梦魇,不停地折磨着你我,但人生不应该只是在梦魇里生活,倘若我们把白斑也当做“在则存其理”的事物来“格一格”,或许更能释怀其带给我们的伤害!而“知行合一”是“格物致知”的一个产物,以王阳明的心学为源,它会让我们找到更为合适的接人待物之道,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一些小小的白斑,根本无法遮盖你人性的光芒! 《大学》原文摘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以下是我的个人理解,让各位坛友见笑了! 格物致知——格物知至,虽同音不同字,却是格物的两个阶段,所谓格物,就是去格(揣摩、琢磨)万事万物;所谓致知,便是琢磨出了每个事物其存在的道理、规律……通过不断的揣摩万事万物存在的道理及其相互之间发展、关联的规律,便会获得大自然(或称之:天道、人道、物道、佛学、哲学、伦理学等等等等……)意图告诉我们事物规律的终极结果。 如若让我来格一格白斑,我觉得其存在只有一个道理:“苦我心志”,仅此而已。 因为它的存在,令我们忍别人所无需忍; 因为它的存在,令我们得他人所不能得; 因为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找到更能直接说明我们值得他人尊重的方式,以此转移别人对我们外表那些白斑的注意…… 所以我们意志坚忍,面对俗人的惶惶而避,我们一笑置之,坦然相对; 所以我们毅力恒持,修身养性、牺牲与众人共欢愉之乐,选择独自潜修以成大我; 今,年过而立,虽无大为,但处于芸芸众生之中,却也无视白魔纵其小技;虽不至令众人仰视,却也谈笑风生,与人于己均能自得。 白斑——倘若恨之,乃因其强大,我自形秽;倘若谢之,乃我自强大,其助我“苦心志”,“增益我所不能”而矣!
先吃饭去了,留待后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