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进展
2.1 JAK 抑制剂
2.1.1 治疗白癜风的机制:
Janus 激酶(JAK)是一个细胞因子家族,其在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上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介导造血、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进程。JAK 抑制剂在斑秃、银屑病、特异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上有良好的效果。近些年的研究表明,JAK 抑制剂用于白癜风也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JAK 抑制剂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JAK抑制剂对 INFγ有抑制作用。(2)JAK抑制剂对CD8+T 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JAK1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一定的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JAK1 在白癜风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人群高;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JAK1 表达水平降低,说明直接抑制JAK的表达将有利于白癜风患者的康复。
2.1.2 JAK 抑制剂的类别:
用于治疗白癜风的 JAK 抑制剂主要包括托法替尼和鲁索替尼:托法替尼应用较早,但外用制剂研发较晚;鲁索替尼应用稍晚,但外用制剂应用较广。托法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JAK1/3抑制剂,最早批准的适应证是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鲁索替尼是一种选择性JAK1/2 抑制剂,最早用于骨髓纤维化的治疗。
2.1.3 JA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托法替尼):
托法替尼首次用于治疗白癜风见于1篇个案报道:1例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口服托法替尼治疗2个月后,患者局部症状好转,5 个月后基本痊愈。治疗中,患者耐受该药物且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此外,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患者面部的白癜风症状首先好转,且改善最明显;肢端白癜风症状好转较晚,且改善最差;整个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由于托法替尼外用制剂研发时间较晚,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也较少。一项非随机的队列研究,17名患者外用2%托法替尼乳膏联合其他常规白癜风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白斑区得到不同程度复色,其中 4 例的恢复率达 90%以上,尤其以面部恢复最好;不良反应方面,1例患者出现面部痤疮样丘疹,停药后消失。该研究表明局部应用托法替尼是安全有效的。
2.1.3 JA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鲁索替尼):
鲁索替尼治疗白癜风的首次报道是1例白癜风合并斑秃的 35 岁患者,口服鲁索替尼 20 周后,51%面部白斑区和大部分其他区域复色;停用鲁索替尼 12 周后,大部分区域白癜风复发。有研究进行了鲁索替尼乳膏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外用鲁索替尼 24 周后,试验组VASI≥50 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JAK 抑制剂在治疗白癜风的过程中,联合光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联用 JAK 抑制剂后,只需要接受低剂量 NB-UVB 甚至自然光照即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样既能提高JAK抑制剂治疗白癜风的效果、缩短疗程,又可减少光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接受光疗的依从性。
2.2 抗氧化药物
2.2.1 氧化应激机制:
近年来有关白癜风氧化应激的研究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血浆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存在异常,因此白癜风患者血浆中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且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浆中氧化抗氧化失衡较稳定期加剧;研究发现,高水平 ROS 会使诸多细胞因子数量增加,如 IL-2、Bcl-2,它们分别可上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及使 T 细胞抗凋亡。因此自身免疫和氧化应激协同加重了氧化应激损伤。
2.2.2 抗氧化药物的临床研究:
抗氧化剂在联合治疗中有着较好的作用,但如果不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只有银杏叶提取物的相关研究证明其单独使用具有一定的疗效。
2.2.3抗氧化剂:西利马林(silymarin):
此外,西利马林作为保肝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最新的研究显示,西利马林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要高于NBUVB组,也有一定的提高白癜风光疗疗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使用此药物还能降低血清中某些肝酶的水平。
3、光疗治疗进展
白癜风的光疗目前并没有新的技术出现,更多的是光疗联合治疗的探索,但是,随着家用光疗仪的普遍使用,其疗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越多的学者开展此类研究来探讨家用光疗仪的疗效;
3.1 家用NB-UVB与医院NB-UVB治疗新发白癜风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在白斑复色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不良事件,如疼痛、红斑、烧灼、水泡和过度色素沉着,在家庭组比在医院组更经常出现。在治疗7周后,在医院进行光疗的费用超过了家庭光疗的费用。
3.2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光剂量与疗效研究
结果显示:308nm准分子激光的红斑的剂量与其剂量的一半的疗效基本一致,且低剂量组能够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3.3 ERCC1基因中的一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了中国人群中白癜风患者的NB-UVB疗法的疗效
通过检测白癜风患者NE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NB-UVB治疗效果的关系,发现白癜风的光疗效果与NER基因的多态性有关,ERCC1118cc基因型对白癜风患者的NB-UVB治疗效果较好。
4.1 外科治疗进展
4.1 自体微移植物悬液注射联合光疗治疗稳定期手部白癜风效果研究
结果显示:通过术后3个月和6个月在Wood光照下进行临床随访,获得100%的有效率。这结果提示自体微移植物联合NBUVB光疗法可广泛应用于稳定性白癜风的治疗。
4.1 自体微移植物悬液的制备与注射
获得自体微移植物悬浮液的第一步采集标本前,用手术刀轻柔地刮除表皮的毛发和角质层。通过直径4mm的活检穿孔针从含有毛囊的乳突毛区收集4块真皮组织。先在Rigenerac**预先装入1.5 mL无菌生理盐水溶液,通过激活Rigenerac** medial device (Human Brain Wave)(内含600个微型刀片),使600个微刀片旋转并使样品分解,处理2分钟。最后,用注射器收集微移植物悬浮液,并立即注射到白斑部位的真皮层,其体积为0.1 mL/cm2。应用微移植物一周后,患者接受NBUVB光治疗,每周3次,共6个月,而微移植物治疗仅进行一次。
4.2 非培养毛囊细胞与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治疗难治性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结果:毛囊细胞与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复色率高、复色速度快、复色匹配度均高于表皮混悬液移植。ECS + FCS作为白癜风手术的一种新方法,在已开展细胞移植的医院是十分值得尝试的。
4.3 单独使用胰蛋白酶和联合胶原酶I型制备的毛囊细胞悬浮液在白癜风移植中的作用
结果:当添加胶原酶时,悬液中分离的细胞数目和生存能力均有显著提高。添加胶原酶制备的毛囊悬液诱导的皮损复色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将胶原酶I型与传统的胰蛋白酶制备的毛囊细胞悬浮液技术结合,可提高对色素形成细胞的提取,进而提高白癜风的复色效果。
4.4 非培养真、表皮细胞悬液联合移植与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分析
结果发现在稳定3 ~ 6个月的两组中,在12周末与24周末表、真皮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均好于表皮细胞移植的效果。在稳定1年以上的两组中,在12周末与24周末表、真皮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与表皮细胞移植的效果无差异。真、表皮细胞移植较表皮细胞移植复色更快且效果更好,而在稳定3 ~ 6个月组与稳定1年以后组的比较中,稳定3-6个月的移植效果更好,这是否就提示我们的手术治疗可以尝试在3-6月开展,当然,越早开展也可能造成供皮区的白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