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手拉手-手拉手白癜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成员
搜索

查看: 1673|回复: 2

儿童教育专家卢勤开出家庭教育五大秘方

 关闭 [复制链接]

30

主题

175

帖子

4707

积分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06-12-7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秒注册登陆,可查看更多信息,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玩转论坛,白白手拉手欢迎您的加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新成员

x
<p align="left">1.知心姐姐卢勤为家庭教育出点子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br/><br/><br/>她有一双受的眼睛,五分钟之内就能发现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她始终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身上有许多很棒的地方,只是有的不被别人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比谁都不差。她就是“知心姐姐”卢勤……<br/><br/><br/>现实:家长期望过高 孩子活得太累<br/><br/>记者见到知心姐姐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你主持知心栏目这么多年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近20年来有些什么样的变化?”知心姐姐说:“跟过去相比,现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本来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如果每一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能上清华,并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那么就会酿成悲剧。”知心姐姐痛切地分析说,在现在父母的眼里,只有考上大学,而且是考上好大学,才是孩子“有出息的惟一出路”。这种教育方法,使孩子除了学习看不到任何前途,结果如果学习失败,那他们自然对生活感到绝望,其实成长比分数更重要。<br/><br/>在当天的热线中,一位高一男生打来电话,他是南宁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当知心姐姐问他班里的同学有什么理想时,他说:“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呢?”电话那边沉默了很久,说:“没想过。”知心姐姐摇了摇头。<br/><br/>记者印象:走进报社大门的知心姐姐给人一种特别和善的感觉,而当记者一开始向她提问,特别是问到孩子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她的情绪立即激动起来,说话的语速度也变得特别急促。看得出来,它对孩子爱得很深,对目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触太深。<br/><br/>告诫:家长过度溺爱 易令孩子无能<br/><br/>让卢勤感触最深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物质条件日益满足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表现得犹为突出。这种溺爱造就了一批无能、无情、无责任感孩子。知心姐姐认为,爱是有原则的,对孩子过分的爱则会滋生他的无能。<br/><br/>在昨日的热线中,倾诉孩子胆小的母亲最多。一位妈妈说:我的儿子8岁了,一家人对他特别疼爱,特别是他的爷爷奶奶,什么事情都由着他,如今很非常胆小怕事,晚上连一个人去上厕所都不敢,一定让大人看着他才敢去。<br/><br/>听完家长的倾诉,知心姐姐叹了一口气说,这都与家人对孩子的溺爱有关,在大人眼里,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包办,不敢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任何一件事,这就使孩子常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孩子小的时候,这也不让他去,那也不让他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胆小怕事的性格。<br/><br/>知心姐姐说,对于胆小的孩子,作为父母,不要老用“你怎么这么胆小”、“没出息”之类的话来数落他,而是可以叫他帮你做一些事,放手让他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买菜的时候,叫他帮你提菜回家;打扫卫生的时候,叫他帮你想个办法,怎样把地扫得最干净。干得好了,再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孩子,今天真不错,真能干。”知心姐姐说,过度地溺爱孩子,长久以往,孩子就会觉得,你就应该这样,每天叫我起床,帮我做饭洗衣服,给零花钱给我花,这都是你应该做的,变得很无情。<br/><br/>记者印象:电话一个接一个,记者担心知心姐姐口渴,每次电话一放下,就把矿泉水瓶递过去。每次她还没顾上接,电话又响了起来。知心姐姐一把抓过电话,她轻柔的声音响起:“喂……”<br/><br/>苦闷:错与爱的困惑<br/><br/>这是一位16岁的孩子打来的电话:我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三年前,因为妈妈对爸爸的背叛,打破了整个平静而温馨的家。虽然后来妈妈改正错误了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可三年来爸爸始终走不出那段阴影,一直不愿和母亲说话。后来我因受不了家里那种异常的氛围,辍学从乡下来到南宁,给别人看孩子。每次,当听到别人叫妈妈时,其实我也很想回家叫一声“妈妈”,告诉她我在南宁的工作和生活,向她倾诉我的苦和乐。可三年来,“妈妈”两个字我始终没有叫出口,因为我不敢回家(电话那头,女孩已泣不成声),不敢回家面对爸爸那苦恼和无奈的眼神……<br/><br/>听到孩子的求助,知心姐姐语气非常柔和:“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赤金,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这是妈妈以前犯的错,如今不是改过来回到你们身边了吗。其实你妈妈现在的选择已经表明,对她而言,你们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老想过去,毕竟那已是历史了。虽然她走错了一步,可她仍是你妈妈,想想妈妈从把你生下来,再把你养大,这多辛苦呀,要多想想妈妈的好处。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把过去的一切都忘掉。<br/><br/>我能想像,此时你爸爸妈妈心里肯定也非常难受。你要回家,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回去很自然地叫妈妈,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还应该多劝劝你爸爸,劝他早日走出那段阴影。作为儿女,你们是整个家庭的调和剂。”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知心姐姐感叹道:“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她说,关于家庭环境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她以前也接触过多起类似这样的案例。她希望所有父母做人做事,都应该多为孩子想,学会爱,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能力。<br/><br/>记者印象:这是一个让知心姐姐牵肠挂肚的电话,听这个孩子说完话后,她不仅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留给了女孩,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要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给她打电话。<br/><br/>不解:好学生回家为何成“坏孩子”<br/><br/>热线电话的铃声还在频频响起,一位母亲说:我是一位7岁小女孩的母亲,女儿在学校里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可回到家里却成了父母眼中的坏孩子。叫她干这不干,干那也不听,有时连作业也不做。在家也不爱学习,这让做妈妈的特别苦恼。<br/><br/>知心姐姐耐心地回答: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没有耐心的妈妈。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可能跟父母说话时喜欢唠叨有关。做父母的意识不到,觉得对孩子说什么都不多余,于是总是有事没事在孩子面前唠叨,唠叨多了,孩子就根本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了。所以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要说管用的话,不必多说,说了后,如小孩不听,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不要有任何的心疼和同情心。该表扬时要表扬,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感觉你是公平的,一清二楚的。<br/><br/>另外,孩子不爱学习,也要仔细找找原因,先试着从孩子那里找答案。孩子放学回到家后,问问他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学校里哪位老师比较喜欢你?今天在学校里上了什么课?”找到原因后再找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关于孩子在家不认真做作业的问题,作为家长,不要常催孩子去做作业和学习,应该多想点办法,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活化,这样孩子学起来就不那么吃力,也就有兴趣了。<br/><br/>记者印象:说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知心姐姐的肚子里仿佛装着数不清的好主意,能让每一个向她求助的人都抱着希望而来,满意而去。此情此景,让人很羡慕当天打通热线的那些读者,因为在这一天与知心姐姐的相识,也许会成为他们新生活的开始。</p><p>&nbsp;2.知心姐姐"卢勤送你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 "我能行" "我帮你"<br/><br/><br/>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应邀作了《告诉孩子,你真棒!》的专题讲座。她用大量实例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存在的冲突和误区后,还向泰州各位家长赠送了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秘诀"--快乐人生三句话,精彩人生九个字。 <br/><br/>  做家长的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该把什么留给孩子,是把财富留给孩子?还是把孩子变成财富?卢勤说,她的妈妈总说自己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孩子,为了孩子妈妈没有工作,她用一生的时间教孩子怎么样做人。而留下财富让孩子去挥霍,留下遗产让孩子去继承,这不足以让孩子幸福快乐。那么,究竟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呢? <br/><br/>  卢勤总结"快乐人生三句话"的第一句是"太好了"。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微笑着面对,说声"太好了",这种人永远有快乐。要教孩子首先能对自己说"太好了"。其次是善待别人,对别人说声"太好了"。还要教育孩子对困难说声"太好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卢勤有个同学在美国,孩子的学校里有中国孩子有美国孩子,一块在操场上打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说:那个球怎么没进哪?还是不努力。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乐得鼓掌:太好了,真棒!最后充满成就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却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 <br/><br/>  第二句话是"我能行"。我能行是成功者的心态,我不行是失败者的心态。你老和孩子说"你不行",慢慢他就不行了。你老和孩子说"你能行",他就一定能行。父母满意度高,孩子成就感就强。心态决定成败,人只有赢得起输得起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br/><br/>  第三句话是"我帮你"。要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就要教他关爱别人。孩子缺钙,那他上课就不能专心听讲;孩子从小缺碘,长大了就是大脖子。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少爱心,长大后就会无情无义。 <br/><br/>  卢勤说,精彩人生的九个字是: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 <br/><br/>  "你真棒"--改变角度就改变了关系。要想挖掘孩子的潜能,爸爸妈妈就要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孩子。别把孩子看扁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棒的,你因为棒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世界上干什么?把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奉献给这个社会。每个人身上都有宝藏,教育就是去挖掘这个宝藏。阿里巴巴打开宝藏大门的秘诀是:芝麻,开门。打开孩子身上的宝藏也有一句秘诀,就是:"孩子,你真棒!" <br/><br/>  "我要学"--改变过程就改变了未来。人生的目标有多远,人生的辉煌就有多大。如果孩子整天吃喝玩乐,没有一个目标,那他将来只能是无名小卒,没有更大的见识。志向至关重要,我们的家长要想清楚,别给孩子太多的东西,没有希望和渴望,就没有动力。 <br/><br/>  "我思考"--改变了头脑就改变了人生。幸福的孩子都是肩膀上扛着自己脑袋的孩子,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一定会阅读。 犹太民族就非常喜欢阅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他说读书好;孩子会爬,他们就在《圣经》上涂上糖,孩子爬在书上就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br/><br/>  卢勤表示,她这个"知心姐姐"非常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变成"知心家庭",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常常跟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自豪地告诉世界:我能行!</p>
如果您认可本论坛,欢迎告诉身边的病友,让更多的朋友来到这里,你+我=手拉手!

30

主题

175

帖子

4707

积分

初中三年级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3: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3.央视《面对面》:专家卢勤开出家庭教育五大秘方<br/>卢勤走进《面对面》为天下父母开出家庭教育的五大秘方<br/>卢勤:1948年生于北京,20岁赴吉林省插队;34岁起担任《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52岁创办《知心姐姐》杂志,她个人撰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图书销售超过300万册。<br/>最近,一场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市民学堂系列讲座吸引了一千多名听众,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其它城市赶来听讲座,这位主讲人就是曾经影响过两亿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卢勤是《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的主持人,这次讲座的全部内容都来自她的新书《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出版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书中讲述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纷纷找到她咨询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br/>记者:你的书,你的栏目,乃至你本人,为什么会那么的受家长们的关注和孩子们的关注?<br/>嘉宾:因为我提的话题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我说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发生的问题,所以我现在的感觉,今天当孩子真累,今天当家长真烦,今天当老师真难。<br/>记者:会不会因为你做这一行,所以你会把这个问题自觉不自觉放大?<br/>嘉宾:你知道现在找“知心姐姐”来倾诉的这些孩子和父母,也已经到了一种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势不两立,别以为事情没有发生它就不存在。它天天都存在着。<br/>卢勤在她的书中指出了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br/>记者:望子成龙也没错。<br/>嘉宾:首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然后才能成功,他没有做人这一个基础,这个龙是飞不起来,<br/>记者:但是从小他妈妈就是这么教育他的,也不是第一次骂孩子。<br/>嘉宾:就是非一日之寒了,从小到大一直积聚在心里的一种,从开始不满到后来仇恨,到最后就产生这种暴力了。有时候心里压抑的孩子特别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他不知道怎么去发泄他心中的不满。<br/>记者:但是徐力妈妈管教孩子所做的方法,她的心情都是大多数家长都在做的。<br/>嘉宾:是的,因为徐力这个孩子太内向了,他妈妈有的时候下班以后情绪不太好,徐力说跟他妈妈说句话,妈妈说你甭理我烦着呢,所以他们家没有声音,因为他爸爸也不在,他爸爸一周才回来一次,他本来可以出去打球儿,打球儿也可以宣泄,但是他妈妈不让他打球儿,<br/>记者:那你说他妈管的不对吗?<br/>嘉宾:他妈管的不对,他妈对这个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太不关注了,他孩子也需要尊严啊,他妈妈那种管教让孩子尊严荡然无存啊,<br/>记者:但是我们为徐力来辩解的时候,你不觉得对家长不公平吗,对他妈妈不公平吗?<br/>嘉宾:不是,由于他妈妈对他心理健康方面长期忽视,所以他等于是面对这些矛盾他没有一种解决的方法,他就走向了极端。<br/>记者:但是他妈妈所有的管教,他也应该明白出发点都是善良的。<br/>嘉宾:对,是这样的,所以他现在很后悔,事发之后他非常后悔。<br/>记者: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他的普遍性在哪儿?<br/>嘉宾:我们就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极端,那其他在孕育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应该得到关注。<br/>记者:那是愿望不对呢,还是手段不对?<br/>嘉宾;愿望和手段都有问题,爸爸妈妈对他只有一个希望,考大学、考重点、考名牌,他其他的成就感全没有。<br/>卢勤把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她认为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孩子的无望。<br/>记者;为什么会是过高的期望?<br/>嘉宾: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一件事情,有一个孩子有一天打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说我是全校最自卑的学生,我说你的成绩不好吗,第六名,我说那很不错,她说你不知道,我内心世界里是非常自卑的,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让她要考一个重点大学,她说我也很努力但有的时候就考不好,爸爸妈妈就气急败坏就打她,她说有一次最恐怖的是爸爸把我的裤子扒掉,拿了皮带的铁头打我的腿,打出了血妈妈却捂着我的嘴不让我哭,我现在想起来浑身都颤抖,后来我考上这个学校了,妈妈特高兴,妈妈觉得她很成功,她到处跟别人说我女儿特棒,考上这学校了。后来她上了这个学校以后她特别自卑,她把自己保护起来不跟别人交往也不理睬别人。<br/>记者:但是过高的期望有什么错呢,所有的父母都看重自己的孩子,<br/>嘉宾:孩子是这么个特点,蹦一蹦能够着他就继续有希望,老够不着他就累了,他就没希望了。<br/>记者:那孩子生下来以后,做父母的不会希望我的孩子没出息。<br/>嘉宾:你说什么是出息,当大官是出息还是当厨师是出息,只要能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叫有出息。<br/>记者: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当兵我就希望他当将军,他当厨师我就希望他当最好的厨师。<br/>嘉宾:但是你的孩子是不是适合当厨师、是不是适合当士兵。<br/>记者:达不到这个目标,难道说这个目标本身错了吗?<br/>嘉宾:这是说你有目标还是孩子有目标,这孩子自己要有目标,孩子自己的成就感来自自己的目标,不是来自于父母的目标啊<br/>记者:但是孩子的目标从哪来?不需要父母的引导吗?<br/>嘉宾:孩子的目标是在体验中获得的那种感受,他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他第一次获得的小成功、一种小小的成就铸成了他走向成功最后的目标,但是他没有成功的感受他怎么能有目标呢。<br/>记者:你能不能给家长一个原则,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才是适度的。<br/>嘉宾:我觉得父母要想清一个道理,你到底要什么,所以我跟很多父母说成长比成绩重要,这是我给他们的一个忠告。<br/>记者:那很多家长的逻辑是没分就考不上学校,考不上学校他就可能找不到好的职业,这也是现实。<br/>嘉宾:是这样的,但是考上学校难道他就成功了,我刚才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已经考上学校了,好像爸爸妈妈认为达到理想了,实际上她的内心世界依然是一片昏暗。所以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他的成就感,怎么在学习中能够有成就感,这样他对学习就永远保持一种兴趣,不要逼他,人为别人做事总是非常被动的,人要为自己去做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很愿意学,考试我很有感觉,这个孩子就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觉得父母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代替你去实现你的梦想,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补偿心理,我们小时候没得到的、我们青春的时候没得到的让孩子去得到,<br/>记者:你的意思是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是不应该是父母理想的补充?<br/>嘉宾:对,你总结的非常精彩,就是这个意思,他只是你的一个生命伙伴陪他走一程就够了,他将来干什么是他自己的事情,别管那么多,也不要管他一辈子。<br/>卢勤指出,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第二个误区是家长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她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br/>记者:孩子生下来就是需要保护的,或者18岁之前父母都有监护的义务,为什么会说过度的保护?<br/>嘉宾: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替他做了。<br/>记者: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br/>嘉宾:比如说衣食住行吧,今天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我带孩子去夏令营,有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我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说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我一问这孩子,从小从来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br/>记者:这种常识的缺乏是因为保护所带来的吗?<br/>嘉宾:是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他自己亲手去做一个事儿比你给他做好了请他吃,他感受好多了。<br/>记者:但是孩子的成长确实让父母操心,社会那么复杂,我担心孩子学坏,我不知道他走出家门以后他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他会去干什么样的事,这种担心不是正常的吗,这种担心就需要给孩子一种保护。<br/>嘉宾:确实,你说的这个事我也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是个独生子女的妈妈,我跟很多父母讲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在今天在你身边不出事,你保证不了他一辈子不出事,因为他不会自我保护,今天,第一大杀手就是意外伤害,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就在去年圣诞节那一天,有一个妈妈走进我的办公室,她很漂亮,而且穿了一个红色的衣服,一进门就跟我说我女儿很爱看书,想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些书,她三年级她死了,我说她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在金星离月球最近的那天晚上,女儿爬到家里六楼的窗台看月亮,结果不小心从窗台上摔下去,摔死了,<br/>我当时就说孩子为什么会掉下去,妈妈只是告诉她不要上窗台,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她怎么上窗台,如果你想擦玻璃,你要用左手抓住一个结实的东西,然后晃一晃没问题再开始操作,如果上窗台不要两只脚都出去,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你只要教会她怎样去面对才行,所以在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字太多了,不要下河、不要游泳、不要乘梯,不要爬高,什么都不要干,那我能干什么,其实今天应该让孩子教会怎样去做。<br/>记者: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样的保护才是适度?<br/>嘉宾;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事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在家炒菜不要不让孩子进厨房,怕孩子烧着,孩子要学会炒菜,就告诉他炒菜怎么点火、怎么灭掉、怎么关煤气,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做饭着火了,油锅着火怎么办,别着忙,放上凉水那就惨了,搁上锅盖,拿锅盖一盖就没事了,这些事情都是让孩子操作中告诉他,比如说妈妈让我把剪子递给她,我拿着剪子尖冲着她交给我妈,我妈说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人,这就叫教育,教育是一种榜样和行为,它不仅仅是说教,<br/>记者:就是教导孩子怎么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br/>嘉宾:对,不要告诉他有妈妈在你就没有危险,不要说,过度保护的孩子很怕失败,他承受不了失败,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br/>卢勤在书中指出,家庭教育的第三大误区是家长溺爱孩子,她认为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最终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br/>记者:可能溺爱的例子很多,我们还是愿意听知心姐姐给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溺爱?<br/>嘉宾: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的爱就叫溺爱,比如说过生日这件事,没有告诉过孩子生日的涵义是什么,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日告诉过孩子,孩子也从来没有对妈妈的生日有过感觉,孩子就这样长大了,长到上中学有个妈妈就终于痛苦不堪了,他妈妈给孩子过了那么多的生日,结果有一天她过生日好友打来电话向他祝贺,他不在家他儿子接的,好友跟他说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说我妈妈过生日关我屁事,他妈听了这话就流眼泪了,就想起自己的那些付出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片冷漠,说我养的哪是孩子,整个是个豺狼,我说这豺狼谁培养的不是你自己培养的,孩子的爱心就像一个小苗,你在乎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就会灭亡,你从来没有在乎孩子的爱,我就真的觉得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只关注他的学习,不在乎孩子小小的爱心。有一个孩子就说看到爸爸妈妈正在那看电视呢,端两杯茶过来了,爸妈喝茶,本来想听到一句表扬的话,没想到爸爸妈妈把脸一沉说:别借着倒茶的功夫出来看电视,知道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用你倒茶啊,我自个儿不会倒啊,念书去,考一百分比什么都强,那孩子就说了我再给他们倒茶我就不是人。<br/>记者:但是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br/>嘉宾:对,这是误区,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比如说像钱这样的东西,他想要钱你就给他钱这是不可以的,该给他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多余的不能给,<br/>记者:十块钱在有的家庭来说是很多的,但是对于有的家庭又是很少。对于家长多少钱合适,标准是什么?<br/>嘉宾:没有标准,在这方面没有标准,只是一个在你的家庭生活中你认为你的孩子在他的消费中多少钱是有度数的,不能因为你有很多的钱随便给孩子。<br/>记者:但是做父母的一个普遍的心里可能认为孩子到了学校以后穿的太破,用的东西太差可能会出现一种自卑的心理。<br/>嘉宾:不能说太破,就是干净吧,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我觉得父母应该早一点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财富,是人的财富,我有一个朋友是深圳的一位,原来的小学老师,他儿子是深圳市十杰青年,结果孩子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到北京去读书,到飞机场爸爸一看人家的孩子都是穿的名牌的旅游鞋,自己孩子穿的普通的球鞋。他跟他爱人俩人跑到免费商场立刻买了一个名牌鞋,寄给他儿子,儿子立刻回了一封信,爸爸当我收到这双鞋的时候,我才知道,你太不了解你儿子了,你给我的东西,你虽然没给我名牌鞋,但是你给我的东西是别的同学没有的,电脑刚刚产生的时候你就给我买了电脑,人家同学都没有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你一到暑假就带我出去旅游,祖国的很多江河我都去过,国外我都去过,我比别的孩子都有知识,都有眼界,这就是你给我的财富。你的孩子培养到今天,一旦长大他就明白这是爱,这才叫爱呢,长大了以后他恨你,他除了会穿衣服他什么都不会,这时候他就恨你了。记者:溺爱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表现?<br/>嘉宾:这是精神方面的了,孩子对父母过度的依赖,爱得让孩子离不开他,这就非常麻烦了。<br/>记者:怎么讲?<br/>嘉宾:比如说孩子的独立性吧,咱们就说现在很多大男孩儿都十几岁了还跟他妈睡一床呢,他离不开他妈。<br/>记者;不可以吗?<br/>嘉宾:儿子从母体中出来,从胎盘里剪断的时候,第一次分隔,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了,一切你替他照顾得好好的,连被子每天都给你盖好,什么都替你照顾的五体投地的,孩子就一点空间没有了,饿不着冻不着冷不着,在妈妈的这种母爱下,他很舒服,那这个孩子一旦,别说走进社会,他走进大学就受不了,惯子如害子啊,最后对父母很仇恨的那些孩子,多数都是溺爱的孩子。<br/>记者:那爱和溺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你划一道线。<br/>嘉宾:我觉得爱是适度的,是在让孩子独立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一些必要的精神关怀,溺爱呢,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让孩子感受不到的爱一般就是溺爱。<br/>记者:作为父母怎么区分,孩子要吃麦当劳我不给他吃,我这叫爱了,给他吃了这就溺爱了,一周吃三次我就给他吃一次,这就不溺爱了。<br/>嘉宾:这要看家庭的情况,家里的情况,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但是如果你家没有这个条件,然后就让孩子去,正是在害孩子。<br/>卢勤在书中指出,家庭教育中的第四大误区是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她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奈。<br/>记者:什么叫过度的干涉?<br/>嘉宾:比如说偷看日记偷听电话,这是孩子最反感的,他们也有了一种权利意识啊,他有隐私案权吗,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儿问我妈妈偷看日记对不对,我说你怎么知道妈妈偷看你日记,他说我就知道我妈妈偷看我日记,可我一直没有证据,有一天我就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晨我发现你有白头发了,妈妈你是为我累的啊,妈妈你一定要爱惜自己,为了表达对你的爱,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了,当天晚上他妈就偷看,一看到这篇特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把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了,翻了半天没翻着找了半天没找着,拔了一根搁在里头了。第二天,儿子看到这个白头发了,妈你又偷看我日记了,他妈说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在那里夹着呢吗,孩子说,你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夹白头发那根白头发是你夹进去的,当时我觉得这孩子特可爱,觉得他妈更可爱。可是到了初中,这个可爱的妈妈变成可恨的妈妈,<br/>记者:但是什么样的隐私应该尊重呢,是所有的隐私吗,孩子毕竟就是孩子嘛。<br/>嘉宾:我觉得首先要有种尊重的观念,这孩子,尤其是到了初中,开始有种独立意识了。<br/>记者:但是父母除了这个途径以外还有什么途径去了解孩子呢?<br/>嘉宾:我觉得要沟通,这样从小跟孩子有种习惯,有话要当面说一说,爸爸妈妈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的,发现问题以后要用一种正常的手段跟孩子去进行沟通,沟通啊如果从小不沟通,长大沟通就真的很困难了。<br/>记者:碰到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幸运,碰上一个爱撒谎的孩子你怎么沟通啊,他能跟你说实话吗?<br/>嘉宾:就是说他的信任程度有多少,完全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你去听信了他的谎言,你就不去调查,慢慢越来越说谎,他一旦说了实话你就打他,这孩子绝对不会跟你说实话,孩子无论跟你说什么,爱听不爱听,成绩好不好,结果怎么样,都能承受,然后帮他分析,看这事怎么办比较好,孩子就能够慢慢的在父母面前实话实说。<br/>记者:什么样的事情父母应该干预什么样的事情不应该干预?<br/>嘉宾:比如说孩子交友,比如一个女孩儿跟男孩子交友,男孩儿和女孩儿交友是正常的友谊,父母不要干预。<br/>记者:这能够相信孩子的自觉性吗?<br/>嘉宾:自觉性是爸爸妈妈培养的,我觉得这跟教育方法有关系,<br/>记者:我相信偷看也好用各种极端的手段也好,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早恋。<br/>嘉宾:对,当然一旦孩子有了朋友以后,爸爸妈妈要有一种心平气和的眼光看她,不能够把她看成洪水猛兽,父母越紧张的事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事,最有刺激的事,父母平和下来孩子反而轻松了,接纳你孩子的朋友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要告诉孩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选择终身的伴侣,不要一见钟情。我感受最深的有一件事,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很坦率的跟他爸爸说,本人看上一个女生,又聪明又漂亮又贤惠,我能跟她结婚吗,他爸爸说好啊,你能看上人家,人家能看上你吗?她也看上我了,说我也很有魅力。爸爸说好啊,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上说明你不简单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可以和她继续发展,如果你将来想去市里发展,你应当到市里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去省里发展,你应该去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去北京发展,你应当进京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上国际上发展,你应该出国去解决这个问题。儿子一听,那我就不着急了,等等再说吧,爸爸给了他一个眼光,就是孩子不要近视眼,要看得远一点你的终身的伴侣会陪伴你成长往前走的,你如果很短视你将来会后悔的,<br/>记者:但是你这种沟通的方法当然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很民主的方法,我想我们小时候课桌上都有三八线,这种震慑力也有作用,不许交往。<br/>嘉宾:这就是一个新的课题。我觉得禁止在今天这代孩子可能做不到了。<br/>记者:有变化了。<br/>嘉宾:我问过很多孩子你们的性知识哪里来的,多数都是从同学那里问来的,很少是问家长,还有个别孩子是看书的。所以这种交流你想肯定会发生。<br/>记者:那家长应该对孩子开放吗?<br/>嘉宾:家长早一点告诉孩子比较好,家里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早买一本书,放在孩子床上让他自己看,一个健康的科学的孩子能看懂的书,比他看那些黄书去寻找刺激好多了。所以我觉得这种青春期的这种交往并不是说阻止孩子交往,是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学会交往,我记得反正我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儿子上中学,老师说,你儿子够有眼力的啊,看上班里一个女生,我当时就挺苦恼的。<br/>记者:你怎么办呢。<br/>嘉宾:后来我回去就给他写了一个条,上面写着,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都会跟你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的人都会跟你友好,一个男人强大的,好多女人自然会来找你,不要苦苦的等一个人。我搁他桌子旁什么都没有说,至今都没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母亲给孩子的一点点建议,就够了。<br/>卢勤指出,家庭教育的第五大误区是家长过分地指责孩子,她在书中举例说,《知心杂志》给孩子们做过一个调查,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在受访的3671名同学中有56%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有54%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不要老说别的孩子比自己强。卢勤认为,一个孩子,他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评价。<br/>记者:什么叫过多的指责和过分的指责。<br/>嘉宾:爸爸妈妈有个特点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比较,一比就把孩子比下去了,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咱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是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就是这种比较呢,我给你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小男孩儿跟我说,我做梦都想当干部,我从来没当过,好不容易当个小队长,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家跟我妈一说,妈我当小队长了,我妈当时把嘴一撇,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那是中国最小的官了,我小的时候当的是大队长,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我妈还没瞧得起我,我当上中队长了,你妈这回高兴了吧,我妈高兴什么啊,我妈回来就问我,大队候选人有没有你啊,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br/>记者:你的意思对孩子应该是鼓励为主?<br/>嘉宾:对。<br/>记者:能骂吗?<br/>嘉宾:父母在教训这种有错误孩子的时候要头脑冷静,不能够那种太气愤的时候,不能自控的时候不要教训孩子,在很冷静的时候把孩子找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里跟他面对面,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这件事情,你的感受,你做这件事妈妈是多么的伤心,然后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事情,然后把事情的结果过程全部说清,没有隐瞒,然后妈妈还要说一句话,当孩子承认错误的时候妈妈要相信这是最后一次了,最后还要给孩子一个爱的启发,你还是妈妈的好孩子,这叫一分钟惩罚,一分钟批评,时间都不用很长,一辈子不会忘记。<br/>记者:能打吗?<br/>嘉宾:打孩子呢,我是不提倡的,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说这孩子最爱干嘛啊,比如说玩游戏机,最爱上什么地方去玩,今天你做错了就不许你玩了,因为这个他最喜欢的,但是由于你最喜欢的这件事不能做了,让他觉得很难受,这也是一种惩罚。<br/>记者:我相信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换句话说,我们回想我们成长的过程,没有挨打的小朋友恐怕很少。<br/>嘉宾:我就跟很多父母说,打孩子的父母都是无能的父母,你没有力量去征服他的心,你只有用武力,但是你早晚有一天会打不动的啊,他比你还高了,你打得动吗,所以这个方法今天我觉得不要再使用了。<br/>卢勤现在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开办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所到之地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她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但是也有人对她把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归在家长的头上的观点表示不能接受。<br/>记者:你总是站在批评家长的立场说,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br/>嘉宾:我跟孩子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我说这点上你们不要以为这是给你爸给你妈学的,他们人生有他们人生的轨迹,你有你的轨迹,你给孩子更多的财富,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孩子依然得不到一生的快乐和幸福,这点上我觉得我特别崇拜我妈,我觉得我妈妈在物质和人的问题上看得特别清楚。我妈妈是在1999年9月30号过世的,妈妈生前有一个抽屉一直是锁着的,钥匙放在内衣兜里,当时不知道妈妈锁的是什么,妈妈去世以后打开抽屉大家都很惊讶,里面没有一分钱,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我们这六个孩子出生的阳历、阴历、几点几分,和我们生的孩子出生的详细时间,这就是妈妈的存折,是妈妈全部的遗产。<br/>记者:你觉得妈妈跟别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br/>嘉宾:我觉得我妈妈就是很看重孩子,他很看重我们每个人孩子所做的事情,很在意,从小到大我们任何的发展妈妈都看在眼里,很在意,我觉得我从小的兴趣也是从妈妈那培养出来的。<br/>记者:天下父母有不看重孩子的吗?<br/>嘉宾:看你怎么看重了,比如说我小时候特别爱画画,五岁照着我妈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北京幼儿园中得奖了,得了五张彩纸,回来跟我妈说“妈,我画的公鸡得奖了”,我妈当时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要漂亮,就从这我喜欢上画画,我们当时家里挺困难的,给我花了两块钱买了一个月票,这是我妈妈对我最高的奖赏了,每星期都去学画画,所以至今还特别喜欢,妈妈好像就特别看重你所做的事情,对其他的东西妈妈好像不是太看重。我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有一次街道主任到我妈这来了,说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你女儿,你女儿干得挺好的,街道要求报“三八红旗手”,准备把你女儿报上去,我妈说:“别报,我女儿够忙了,不当三八红旗手了”。还打电话给我叫去,说咱们就不当三八红旗手了,你已经很辛苦了,你现在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当时我就很感动,我妈看重的是人,对其他的那些荣誉,在我妈妈眼中很淡化,所以我觉得在妈妈心目中人是第一位的。<br/>卢勤出生在北京,她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三,当时在上小学的卢勤在《中国少年报》上知道了知心姐姐这个栏目,从此,她就把当“知心姐姐”作为自己的理想,就在她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象很多知青一样,她在东北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直到1978年,她才有机会来到梦寐以求的《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工作,在近20年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成为了很多孩子心中的知心姐姐。<br/>记者:那你做了那么多年的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当了那么多年的知心姐姐,你来给现在的现实开个药方,你说该怎么做。<br/>嘉宾: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觉得谁都不是先学好才当父母的,都是一边学一边当的。孩子也不是说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孩子,爸爸妈妈和孩子都要看到,眼前我们都是一张白纸,但路要一块走,不停地学习,什么事去积极面对,不要回避,总之要走到这一步的,只要体验就是财富。所以我到各地举办各种讲座,呼唤社会,爸爸妈妈要成为知心妈妈、知心爸爸,老师要成为知心老师,孩子我觉得跟孩子拉着手一块往前走,遇山就爬山、遇水就过水,这个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什么事去积极面对,不要回避,总之要走到这一步的,只要体验就是财富。爸爸妈妈要成为“知心妈妈”“知心爸爸”,老师要成为“知心老师”,孩子心灵的诉说要有一个对象,什么叫沟通,沟通就是倾诉和倾听,你听我说我听你说,能有这样的环境、培养孩子长大就够了。

32

主题

7788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小编

QQ
发表于 2006-12-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em08][em08]
如果您认可本论坛,欢迎告诉身边的病友,让更多的朋友来到这里,你+我=手拉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成员

本版积分规则

声明:本站是白癜风患者交流平台,旨在为广大白癜风患者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欢迎更多白癜风患者朋友们加入,本站不对任何网友评论负责!

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严禁拷贝转载,否则我们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白白手拉手法律顾问:河北高俊霞律师事务所 潘双喜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苏ICP备20000142号-3

管理员QQ:1013342662 ;E-mail : vbbsls@126.com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白白手拉手

GMT+8, 2025-1-25 16: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